【画面】赵本芳坐在草坪上,看着飞机飞过。 【出片名】《水墨慈心》 【纪实】赵本芳做画。 【解说】赵本芳,女,笔名岚晴,1951年11月生于河南省淮阳县。她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究员、神洲书画院一级画师、院士,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刨作研究员。多年来,赵本芳在绘画艺术的墨海里一直孜孜不倦。1985年时,她拜著名画猫专家孙菊生为师专攻画猫;1991年,她又从师于娄师白先生攻花鸟。这为她在绘画的艺术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她那婉约细腻的绘画风格。 【解说】每天清晨,赵本芳都拿着几个食盒来到楼下,这个时候早已有几只小猫等在那里。 【纪实】喂猫。 【解说】猫,一种自然造物中奇特的生命,它们独立、傲娇、敏感、机警、顽强。俗话说,猫有九条命,那正说明人们对这种物动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征服欲,即便如此,这些小猫们仍旧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生活着。 【解说】赵本芳自幼生活在乡村,家里曾经养过一只猫。可是,随着她去县城工作,父亲离世,那只猫沦为了流浪猫。 【同期】赵老师:因为我从县里,到我们家中间,要路过几个坟冈,就是埋死人的地方,因为过去走惯了,也不害怕。这个猫的每一次都是到那个坟冈那个地方,要接我。这一天,回来以后走到坟冈,怎么听不到猫叫了。我就自己回家了,问我那旁院的嫂子。她说那一天,你堂哥,去给他添坟去了,我说怎么了,他说到那儿一看,那个猫,趴咱大爷坟上死了,他说当时,你看猫比人都那啥,家里没人了,那个猫也是,趴到坟上死了你说这是,他说我们到吃饭的时候,都喊它呀还,因为那个就那一只猫。当时我也很,就是通过这件事情,所以说我对猫,还很有感情的。 【解说】从那时起,赵本芳就对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伴随着她成长,跟随她漂泊,陪着她安家。 【解说】如今,在赵本芳居住的小区里,有十多只流浪猫。赵本芳每天都会定时给它们送些猫粮和水。渐渐地,这些小猫也和赵本芳熟悉起来。每当赵本芳来了兴致,想要给它们画下来时,它们也就十分配合地坐在那里。 【同期】赵老师:因为你画猫,你不养猫你不可能的,要写生啊。所以说我就将野猫都弄过来,反正是,因为本身,可能我这个,怎么说呢也是喜欢猫,怎么说这个万物都有灵性,我养了野猫以后,你来了,它也来了,你只要哪里有饭吃,它往哪跑,人家有家的猫也往这儿来,吃饱了再走。 【解说】也许连赵本芳自己都不知道,她对猫之间这种情感,正是她心中对故乡的一种依恋,对故乡的一种感怀。 【同期】赵本芳:我怎么说呢,我是生在淮阳,长在淮阳,淮阳呢因为是一水一土一木,对我都有很深重的感情。 【解说】赵本芳本以为自己会在淮阳生活一辈子,没想到1980年6月,赵本芳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北京中国民航航空公司。随之而来的是她人生中巨大的转折。 【纪实】赵老师:现在我来到这个地方,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旧模样了,因为现在变化很大。 【解说】在30多年以前,赵本芳来到原来位于这个地方的机场第一小学。那个时候,她已经是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 【纪实】赵本芳:因为当时孩子学画画,我就在窗户外边看老师讲,我可以说是临摹一点。后来有一次我叫这个老师,我说李老师你看看,怎么样画的?李春旺老师看了以后他说这是谁?是你儿子?我说不是,是我画的,我说我怕回去,给孩子没法辅导。李老师就说,我看你很有天赋,你学吧,他说以后的你就不要在窗户外边,你就进来吧。 【解说】从那天起,赵本芳就开始走进教室,开始学习绘画。如今,30多年过去,这里不再是当年的机场第二小学,而这个地方却足以让赵本芳铭记一生。对她来说,这里就是她走上艺术道路的一个起点。 【解说】后来,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她有缘结识了孙菊生先生,并拜他为师。孙菊生先生是中国书画名家。他是国内画猫流派中介于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的重要代表人物。有“猫王”之称。 【同期】【情景再现】赵老师:我去上他家去的时候,我说孙老师,我说你看是一个朋友介绍我来的,让我给你学画画的,我也不知道行不行,我说你看看我这些东西吧。我就在家里写的线条,画的人物的素描,我都拿给他看了。孙老师当时,就很肯定,说哎呀不错不错,他说行,他说可是我是画猫的呀,他说那你跟我学画猫吧。我说行啊。就从那开始,一次就是三张作品,每一个礼拜临完以后,礼拜天给他送去,送去以后再画三张,连续大概有,我觉得起码有五年的时间。 【解说】在孙菊生先生的精心指点下,赵本芳笔下的猫,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活泼可爱。 【画的展示】 【解说】现在,赵本芳自然不再用临摩菊孙先生的画。他们现在相处如父女。每当赵本芳开画展,办活动。孙菊生先生总是会到场支持。赵本芳也总会带着爱人一起去看望孙菊生先,向他汇报自己一个阶段的创作成果。 【纪实】去往孙菊生先生家里。 男:这是她出的书,您看一看。 赵老师:这是到美国去的,你看。这是在美国。这是领事馆的馆长。领事馆的,你看。看到了吧,这都是这几张作品。怎么样啊? 孙老师:好。 赵老师:好。行吧。 孙老师:很好。 【解说】这一次,来到孙菊生先生家里,赵本芳是想要让恩师,为自己的画题字鼓励。虽然,孙菊生先生已经是103岁的高龄,但是他仍旧认真提点爱徒的作品。 【纪实】 孙老师:就是牡丹跟猫? 赵老师:就是牡丹和猫,您的意思是不是还想添点东西? 孙老师:应当有点东西。 赵老师:有点东西。再补个什么呀? 孙老师:蝴蝶。 赵老师:蝴蝶呀?行,那我回家再给它补,行。那你这就按蝴蝶题吧。 孙老师:嗯。 【解说】告别的时候,孙菊生先生一直把赵本芳送到门口,他和赵本芳一样,每一次分别,都期待着下次相聚。 【导视一】 她拜师娄师白,学习配景 她不断进修,追求更高的艺术成就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墨海慈心》 【解说】在赵本芳学习了6年的画猫之后,孙菊生先生又把另一位画家介绍给赵本芳当老师。 【同期】赵本芳:他说你不要跟我学花鸟,他说我的花鸟,是属于够劣的。就是画个圈套,外边装东西。他所以说呢,比较拘束,不开阔。 【解说】孙老师向赵本芳介绍的老师就是娄师白。娄师白先生,生前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他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画作简练中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尤以画小鸭子著称;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 【同期】赵本芳:娄老师特别平易近人。他说那你想学啥啊?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想学啥。孙老师说我,就是让我跟你学配景,因为我跟他学画猫,也学了好几年了。他说孙先生配景画得挺好的呀,我说是的,他说那个意思您是更大的家,让我跟更大家学。他说你是学画虾呢,还是学画小鸭子呢。师娘说,那要不本芳,她说你学梅花吧,跟娄先生。我说行啊,我学梅花也行啊。当时娄老师说,那行,那就按你师娘说的,你就跟我学梅花吧。这就跟娄先生学梅花。 【解说】在向娄师白学习配景之后,赵本芳又到北京画院学习山水专业和人民大学美术系进修工笔画法。多年后,她重新来到位于通州的人民大学美术系的旧址。感怀自己一路的学习历程。 【同期】赵老师:第三层的304房间。在那边,那个。旁边有的是卧室,中间的房间大,因为都是我们的教室。我们当时上课,是这个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都是人民大学的讲师,来给我们讲课。 【解说】在这里学习时,赵本芳已经年过五十了,她和那些年轻人一起虚心学习,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已经小有名气的画家。 【同期】赵本芳:通过这个画工笔画呢,我感觉到写意画里边,该大气的一定要大气,该细致的那就必须得像画工笔画那样子,特别是画动物,像鸟啊,像特别我画猫啊,那就是必须得认认真真的,一点也不能通过这个画工笔画呢,含糊,所以说这个,对我原来的,在认识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解说】 赵本芳不仅参加进修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还为了寻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而不断地写生。 【同期】赵老师:写生的时候,他们服务员都说,赵老师你是不是需要画一幅啊,我说行,拿起笔墨,咱们准备准备,咱们画一幅吧。当时画了以后,他们贴到墙上一看,说赵老师,你这个牡丹怎么画得会动啊?我说不会吧,他说你看看,我一看,真的是这样子。 【解说】画纸上的牡丹,当然没有动。只是,通过写生,赵本芳画出了牡丹的灵动的样子。于是赵本芳更加确认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重要性。每到闲暇的时候,她总是外出写生,她画花鸟,画鱼虫,甚至是路边的小草。 【同期】赵老师: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为啥你不写生,你不知道这个物体的来源,物体的结构,这个特别是画这个花鸟,花鸟你不写生,你不知道这个啥,花鸟一年四季它的变化。所以你要是想掌握它的变化,你必须得亲自的去到实地写生,你才能有这种感受,画起来以后,才能得心应手。 【解说】赵本芳锲而不舍地拼搏追求,使她在绘画的道路上如虎添翼,逐渐形成了她特有的绘画风格。她创作的每一幅画,都力求以娴熟的笔墨、丰富的色彩、生动鲜明的画面给人以诗一般的意境,梦一般的感受。 【解说】近年来,赵本芳创作了《同沾春露傲秋霜》、《紫气东来》和《一片真心为写香》等一系列关于猫的作品。其中《耄耋富贵》最为特色。画面中三只小猫在牡丹花丛中嬉戏,在它们的身边,有几只蝴蝶翩翩起舞,给画面带来了动感与灵性,盛开的牡丹美丽芬芳,整幅画面细腻完美,色彩和谐,动静结合,让人陶醉。 【同期】赵本芳:耄耋富贵,这个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喜欢,耄耋属于七十岁和八十岁老人的一个比喻。为啥说老年是耄耋之您年,就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就叫是耄耋之年,就是将这词语呢,就是牡丹和蝶放到一块,是个寓意,就是非常好,吉祥的意思。所以说后来呢,我就多部分,就是猫和这个牡丹,蝴蝶,配画面。 【导视二】 她带头办起老年大学,成就退休职工新的梦想 她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并回报故乡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墨海慈心》 【解说】又到了机场老年大学上课的时间,今天赵本芳做为特约老师,来到这里给大家上一节课。机场的老年大学创办于1990年,赵本芳正是创办大学的工作人员之一。 【同期】赵本芳:当时呢就是这种印象,没有正规的办老年大学。那也谈不上老年大学,都是几个人在这块学。几个人喜欢书画的,经常在一块探讨探讨,后来呢这几个人都议论,说老赵,咱们干脆这样,你会画画,咱们办一个老年大学吧。 【解说】创办老年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的地点、教学的资质,教学的老师。当时,为了这些事情赵本芳真是忙个不停。功夫不负有心人,机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大学。今天,在新学员面前,赵本芳难掩心中的兴奋,和大家说起当年的历史。 【纪实】00:32:46赵老师:今天欢迎各位老朋友新学员,咱们这个机场的老年大学,应该算是二十多年了, 90年到现在。因为当时办这个学校的背景,属于什么情况呢?因为原来咱们离退休的老同志里边,有很多的飞行人员,这个飞行人员,因为原来一直都是高空作业,退下来以后,很不适应退下来的生活环境,我们有位老同志,退下来之后,身体大不如以前,因为不习惯。发现有很多这个,怎么说呢?生活不太正常,有的还出现了老年痴呆的那种情况。 【解说】老年大学的创立,确实解决了退休员工无法习惯退休生活的状况。退休员工们在这里学画,学书法、学摄影等等。他们发现退休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同期】女1:刚开始退下来,有点不太适应,觉得没什么事情干了。通过参加这个书画协会,和乒乓球协会以后,那么你的时间上你就充实了。 【同期】杨:作为我自己本人而讲呢,一天不画画,感觉到也很无聊,所以把画画当成终身乐趣,我感觉到,所以就像我说的。 【纪实】 赵老师:刘老师您好。 刘连第:您好,今天我们有个捐赠画画的活动,谢谢您光临。 赵老师:谢谢。 刘连第:请进。 赵老师:来的都是新学员? 刘连第:不是,都一年多了。 【解说】除了偶尔回到老年大学做教学工作,赵本芳还经常到老年人活动中心(蓝天书画协会),参加活动中心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 【纪实】 刘连第:这次咱们国航书画协会,准备给西北希望小学,捐赠一些字画,这样的话今天把你请来,总共就让你准备画两张,我们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鼓励小孩积极向上的。现在习近平不有讲话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基本上按照这个精神,把我们这个国家搞好,所以说我们尽点义务。 赵老师:谢谢,给我这个机会,表示感谢。以后有这方面的活动直管说,咱们尽量的,大力支持。 【解说】这些年来,赵本芳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她并没有因为她有了名气而放弃她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同期】赵老师:那时候我在当会长的时候,我们一个月办一次画展,外地需要帮忙的,知道搞拍卖的,我们去搞拍卖会,我们去三个人,我的是拍得最高,当时拍卖了以后,都交给他们慈善协会。 【同期】刘连第:赵老师是这样的,她以前经常到外边去迎接特殊的邀请。你像这个有的学校,机关,灾区,还到海外,这些地方,它有一些捐赠的话,它特殊的邀请,她就单独去。第二个的话呢,她的捐赠主要是随着我们,我们这个协会现在有捐赠,我们就会捐赠她,说赵老师你捐几幅字画吧,她就这个事情完成的很好。而且的话呢,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榜样。 【解说】对于自己致力于公益活动的举动,赵本芳每每说起就好像是帮助邻里乡亲一样。她身上那种质朴的人格魅力,总是让人无比感动。 【同期】赵老师:我是没有想到对我是什么,我只想到这样子,人啊,虽然要有个慈悲心,要学会同情别人,因为你人在世上,谁没有难处,对不对? 【解说】不仅如此,2005年时,赵本芳还向故乡淮阳捐赠了价值60万元的画,以回报故乡恩情。 【同期】赵老师: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同时时时想呢,我怎么报答,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解说】赵本芳的爱人陈志敬在退休之前是民航的飞行员,他是赵本芳绘画艺术走上成功的关键。夫妻近四十年,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 【纪实】 男:老板,买点豆腐皮。 老板:哎。 男:这豆腐皮多少钱一斤? 老板:五块一斤。 【解说】在赵本芳把大量时间投入到绘画艺术之后,陈志敬就包揽了家里的家务,当然也包括买菜、做饭。 【纪实】做饭 【解说】平常的时子,儿女们没有在家。赵本芳褪去画家的身份,和丈夫坐在一起,吃一顿家常饭,这是平凡的人们追求的最平凡的幸福。赵本芳看着丈夫做的一桌子的饭菜,回想起多年来丈夫多年来对自己绘画的支持,心中忽然涌起千言万语想要说出口。 【纪实】吃饭 赵老师:就有一次,在一件事上呢,我很感动,你不知道吧。在琉璃厂做画店,这我说了,可能其他人都感觉到,都很受感动。曾经十万块钱,你老实说,你就当是玩了,你就当是玩了,你别有什么想法,一年的时间,你就当是玩了。说实在的,我一生都忘不了,你对我的那个支持。有时候你都,我这一辈子我都感谢不了。为啥,说实在的,天底下的男人,都没我男人最好。 男:夫妻之间不互相支持,别人之间? 赵老师:就是,不错。反正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男:你也会支持的。 赵老师:是啊,你支持我辛辛苦苦一辈子,你想说,不想飞了,实在不想飞了。不想飞就退下来,就休息,管它呢。 男:这个一辈子,谁家的夫妻一辈子都不目前容易,走过来谁家容易啊?对吧。特别是老了。 【解说】无论是淮阳,还是北京,对于赵本芳来说,都是她的故乡。淮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北京是成就她艺术成功土壤,赵本芳怀着一颗感恩慈悲的心,永志不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