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草原上有许多形状各异的、树龄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木。这些古树木有的由于环境的严酷生长成各种奇异的形状,人们出于崇敬自然的心态,便如对待神灵般对待这些古树,使得它们愈发显得神秘。 7月23日,我们带领远方来的亲友去看草原,目的地是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靠近中蒙边境的一个嘎查。在前往目的地时,在距旗政府所在地150多公里处,一条新建的柏油路从一棵古树旁经过。我们被这棵在这一地区罕见的大树深深的吸引,于是停车进行近距离观察。此树已被钢筋水泥围护,四周挂满了各种藏文和蒙文经幡,还有附近群众企求保佑敬献的各种哈达。枝干上也挂满了此类祭祠物品。这些装饰足以证明此树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树呈东西生长,出地面的有两杈,每杈有两三人都搂抱不过来的粗干,其中东向的一枝粗干因生长期过长,加之自身的重量压力,不知什么年代从根部断裂,脱离了主干。从脱离部位观察,此干与主干至少共同生长了数百年,而与主干脱离后又过了多少年就不得而知了。更神奇的是,十几米长的枯干,末端有一段埋于沙子中,一棵新树从沙子中破干而出。现在,此树枝繁叶茂,而穿干而过的树从树龄上判断应该也有百年以上。 笔者在乌拉特草原上生活多年,1998年夏天,曾应当时巴音杭盖苏木的邀请专程去看他们境内的一棵古树。那里叫伊和毛都(大树),离甘其毛都口岸有二十多公里,靠近当时的中蒙边境284界桩。此树的树干七八个成年人才能抱住。《巴彦淖尔报》介绍了此树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经考察鉴定,此树树龄应该在二千年以上。《内蒙古日报》称该树为自治区西部“树王”。此树与前文介绍的那棵树,相距不到三十公里。两棵大树的附近,都有国家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这一带属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为何却孕育了十分罕见的古树?除了人迹罕至的原因外,应该还与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关。至于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就有待专家学者考察论证了。 现今中旗和后旗山后的广大地域,很多地名都是以树的品种和树龄来命名的,如“甘其毛都(独树)、伊和毛都(大树)、海力素(榆树)、神树湾、怪树林、红柳沟等等。 而这些形状独特的古树大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一般在季节性沙河槽靠近岸边的地方,靠沙河槽中每年夏秋季节仅有的几次山洪便能够维持上百年甚至数千年的生命。古树附近有梭梭林、苁蓉等当地特有的物种,在个别地区还有木化石被人不断发现。从此地有木化石推断,在史前,此地并不是现在的自然环境,而是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生物物种。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有兴趣的人士去不断研究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