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土局相关负责人24日做客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时表示,根据规划,在即将贯通的45公里长黄浦江滨江岸线中,生活性岸线将占比超过8成,满足市民漫步、骑行等各类生活需求。请听报道: (作为城市的“会客厅”,未来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的品质将进一步提升,目前,《黄浦江两岸综合利用规划——核心段(杨浦大桥—徐浦大桥)专项规划》已进入公示阶段。市规土局总体规划管理处副处长范宇介绍,这一规划将重点满足市民各类生活需求: [很核心的一步就是要开放生活性的岸线,使它的功能跟聚焦于市民的使用和感受度,占比将提升到84%。旅游功能保留了10%左右,还有3%左右是作为轮渡,还剩下的3%的功能就是一些底线性的公路、市政等设施管理的岸线功能。] 城市“客厅”要有温度,还要在小微处“精雕细琢”,实现市民日常生活空间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创造。从2016年至今,上海通过“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共进行22个试点项目,涉及9个区15个街道。该局风貌管理处处长侯斌超说,今后街道绿地、小区空间、公共设施的设计、改造,将鼓励更多元的主体参与: [规土局搭建一个平台,让来自社区去需求和相关的能够参与的专业机构在平台上能对接,更多元主体的参与过程,有规划师、建筑师包括志愿者、社区居民、艺术家都能参与到过程中来。] 在节目中,家住静安区平型关路慧芝湖小区的三年级学生冯同学打进电话,提出了他对小区附近一块空地的规划设想: [我家小区旁边有一块100多平米的空地,我想把它改造成一个小花园,这样子会更漂亮,现在那里什么都没有。感觉特别浪费。] 市规土局总工程师许健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像冯同学一样,为身边空间更新改造提出建议意见,让城市微更新项目真正符合市民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会同静安区规划土地部门,一起和冯同学进行当面的沟通,协商,听下他的想法,100平米虽然很小,但是把这100平米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能更适合我们市民的使用需求,虽然这个题目不大,但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共同做这个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