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个地标,一段回忆……
这是一个类似凯旋门的建筑 不同的是,拱门上面的一个大屏幕 则更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上海 没错,这是90年代的上海人民广场大屏幕 这是当年的一个地标 也是很多上海人的回忆…
由于这个大屏幕地处人民广场 因此特别引人注目 也因此,在这块大屏幕下 发生了很多上海故事,你还记得吗? 1994年,人民广场竖起了一块大屏幕。别小看这个大屏幕,它的意义非凡,这是中国最早的LED的大屏幕。比 2008年奥运会之后 LED大发展要提前了20年。可见当时的上海人无论在赶超意识,还是思维思路上,都领先了一大步。
同样是在1994年,在大屏幕的旁边,作为人民广场主要标志性建筑的上海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了,音乐灯光喷泉吸引了众多市民。
1995年,就在这个屏幕的右边,公交汽车站最集中的地方,开了个友联生煎大王,生煎的样子是光版么褶皱的,装勒搪瓷盆里厢。迷道哈灵,个个吃了汤水飚出来。服务员是穿白褂子的,戴荷叶帽子。
1994、95年,浦东南路、白莲泾这里的大片居民区都相继建成了。 隧道六线从人民广场开出,只到浦东泾东新村,后来浦东的大片居民区建成后,才延伸到现在的终点站。
1995年,这里开了一条专门到浦东西营路的公交车574。下午四五点,那些动迁去浦东,但在浦西上中专职校的学生,放学基本就会乘574,一部头就到了。这些学生基本都穿着校服,面孔都红扑扑、胖嘟嘟额,当时不怎么流行减肥。
1995年,这里的公交汽车站就有两块头的空调车了 。当时老稀奇额。 1994年10月1日国庆,上海的第一条地铁——地铁一号线通了!那时候的地铁还没有屏蔽门,地铁来的时候,一从洞里钻出来,就会按一下大喇叭,站台上马上就会刮起7级大风。没屏蔽门的时代,风哈大。人民广场站的人最多,等着的人尤其是学生党,经常会大叫:“噢又来了欧!”
当时电视里流行日剧,里面有坐东京地铁的画面,坐过了上海地铁之后,小女生都当自己好像热播日剧里的铃木保奈美、松隆子了。
附近的成都路高架还在造,26路开到那里一直会落小辫子,滴滴滴的叫,女驾驶员经常气得骂人。
当时,这里一直会有讲本地话的老太,在那里卖木梳和小镜子,小镜子的后面是各式美女。 当时,电台里有一个节目叫“你的故事我的歌”,好多同学喜欢凑在一起听,那时候的电台节目特别好听。 1995年,这里是上海的时尚聚集地 ,常常可以看到,弄了个欧米茄头的时髦女子,在大屏幕下徘徊。
大屏幕上,除了新闻,还经常播放足球,而当时,也正是上海申花队在甲A联赛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因此经常有很多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仰着脖子看比赛。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当时青年人的约会圣地!无论是兄弟间的集合,还是情侣间的约会,亦或是同学间的聚会,乃至陌生网友的见面,都会约在这里。 那时候,网友见面,有人会拿了望远镜在KFC门口头看大屏幕下的情况,就怕大屏幕=见光死。
大屏幕旁边的一个摊头上在卖墨镜,一个兄弟戴上,其他几个也都一个个跟着试了起来,最后在一阿姨的热(hong)情(pian)推销下,就一人买了一副,一起戴上,感觉像古惑仔。 在大屏幕下碰了头,可以去旁边的咖啡馆劈情操,可以去地下的香港名店街逛逛,可以去淮海路兜兜,也可以去好乐迪K歌,或者去衡山电影院看看电影……
彼时,常见的对话是这样的 男:明天碰头好伐? 女:好的呀,哪里呢? 男:人民广场大屏幕。 女:可以呀,那你穿什么的? 男:运动衫,背了个包。你呢? 女:连衣裙。你衣服什么颜色的啊? 男:蓝色的,你呢? 女:也是蓝色的,老巧的。 甲:阿哥,阿里的旁头啊? 乙:个侬啊要问啊,人民广场大屏幕呀! 甲:哦,个么11点钟伊面等伐。 乙:OK。
2002年,人民广场进行第五次改造。竖立了8年之久的大屏幕,被拆掉了。
如今,15年过去,上海人碰头的地方还是在人民广场,只是大屏幕不在了,换做了来福士。 15年转瞬即逝……昔日在大屏幕下约会的翩翩少年、时尚女郎,是否还记得这块大屏幕下的因缘际会?你当年在大屏幕下等待的人,现在又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