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热门关键词:  as  故乡  xxx  test  禅宗

至今‘潜伏’的抗日烈士魏国昌

来源:CCTV故乡 作者:网络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1-30
摘要:我们来到康平县烈士陵园。在康平县民政局优抚科科长杨国祥引导下,我们在烈士祠前,很快找到魏国昌的名字。打开那层格子,一张影印出来的有些模糊的魏国昌画像出现在里面,周围还有些塑料花陪伴。

  在出生地,我们没有了解到更多魏国昌事迹。也许,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是,愈发意识到讲述魏国昌烈士事迹的必要性,且应该让每一个康平人、沈阳人都知道。

  2017年11月10日,我们来到康平县烈士陵园。在康平县民政局优抚科科长杨国祥引导下,我们在烈士祠前,很快找到魏国昌的名字。打开那层格子,一张影印出来的有些模糊的魏国昌画像出现在里面,周围还有些塑料花陪伴。

  我们鞠了一躬,将格子慢慢合上。

  杨国祥说:“他的后代清明节的时候来祭拜过。”

  事实上,魏家后人在这里的祭拜没几年。2011年清明节,康平县政府有关领导及魏国昌烈士后人,在康平县烈士陵园将抗日烈士魏国昌的名字填在英雄名录上,并为他建了一个衣冠冢。这位抗日英雄是在牺牲异国他乡74年后,才得以“荣归故里”。

  他是早期参与组织抗日救国义勇军的中共地下党员;

  他是辽北蒙边地区的抗日先锋;

  他利用医生身份“潜伏”,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

  他远赴苏联,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情报工作;

  ……

  魏国昌,1906年生人,1923年加入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1924年参加革命,曾在高荫周手下任副官处处长、东北抗日义勇军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前后,在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一带从事抗日救国和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初到延安,同年被党中央派往苏联从事地下工作,1937年牺牲在苏联,年仅32岁。

  魏国昌烈士的外甥董洪泽和儿子魏宗久是这样介绍他的——

  魏宗久:

  爷爷为父起名“国昌”

  老魏家当年是闯关东,一路逃荒最后到康平落脚的,我爷爷魏秉和继承了太爷的医术,成了康平当地颇有名气的中医。辛亥革命时,爷爷积极追随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因此,他给父亲起名“国昌”,字“兴华”,当时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就是叫儿子为振兴中华国运昌盛而努力奋斗之意。虽说父亲那时三代都是中医世家,家庭富庶,个人生活条件优越,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抗日救国。为了救国不惜舍弃自己的老父亲、妻子和孩子。可能从有了这个名字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吧!

  我没见过我的父亲,他为了抗日舍小家为大家,离开我母亲那年我姐姐才五岁。(魏宗久老人此时眼睛已有泪光)1933年我出生,我的母亲拍了一张照片给了我的父亲,也不知道他收到没有,因为从那以后我父亲再也没回过家。

  ——从魏老的话语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作为儿子心中留下的遗憾,就像魏老自己诗中写的那样“父之英雄显为人,父子一回面无面”。

  魏宗久:

  行医作掩护,“潜伏”抗日

  父亲8岁读私塾时,便开始随祖父学中医,十几岁后到沈阳和法库县外国人开的教会医院学西医。中西医融会贯通,父亲的医术非常高。

  ——学医不仅为魏国昌今后的“潜伏”提供了重要有利条件,而且还结识了东北地区著名的爱国人士阎宝航等人,他积极参加阎宝航组织的一系列爱国活动。上世纪20年代末,魏国昌参加了东北军,担任张学良东北边防军第二十五旅军医官,部队驻守在辽北蒙边一带。他利用行医之便向东北军军官、辽北蒙边上层人士宣传反帝爱国进步思想。因为革命工作需要,魏国昌先后在法库、通辽、詹余等地开了多家医院,作为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站以及反帝爱国人士活动的地点,医院的全部收入都作为地下党和反帝爱国人士的活动经费。后来魏国昌又认识了时任阎宝航同志政治秘书的中共地下党员苏子元,1929年,经苏子元介绍,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父亲在阎宝航和苏子元的介绍下从事我党对日斗争的情报工作和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的情报工作,收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最新动态,1937年被派到延安后调往苏联学习。

  ——不幸的是,在1937年,斯大林肃反扩大化,魏国昌被当成了间谍被杀害,享年32岁。烈士枉死异国他乡,尸骸至今下落不明。

  董洪泽:

  康平是辽北蒙边地区抗日中心

  魏国昌不仅医术高明,还能文能武。九一八事变后,魏国昌随东北军流亡到北平,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负责宣传工作。由于他口才好,工作勤奋,特别能吃苦,深得阎宝航赏识。因为他个子比较矮,阎宝航曾亲切地叫他“魏小个子”。

  1931年10月,救国会派魏国昌为特派员,协助辽北蒙边宣抚专员高荫周去通辽建立辽北蒙边宣抚专员行署,着手组建一支由救国会领导的抗日武装。魏国昌和高荫周完成了任务,成立辽北蒙边抗日救国义勇军骑兵第一、二路军。这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一支由抗日救国会领导的多民族抗日武装。在经历了数十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后,1932年6月,魏国昌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北蒙边宣抚行署特派员、东北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五军区副官处处长多重身份到康平进行抗日宣传并组建义勇军。两个月后,义勇军收复康平,之后康平成为辽北蒙边地区抗日中心。

  据魏国昌老部下回忆,当年魏国昌只有20多岁,英姿雄发,喜欢骑一匹高头大马,左肩挎一支盒子枪,右肩挂一个医药箱。他经常站在高岗上为义勇军官兵宣讲抗日救国道理。

  魏宗久:

  怕受其牵连,族人改姓不敢姓“魏”

  1933年,父亲回到老家一次,带领义勇军炸毁了日军的军火库,震惊了全国。此后不久,一群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包围了魏家大院,挖地三尺,却什么也没找到。日本兵将爷爷魏秉和抓走,带到长春,足足关押了三年三个月才被放回来。

  就在我们魏家上下遭到日军如此恶行的情况下,父亲也并没有露面,怕的就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影响到当时的抗日。时局动荡啊,当时魏家大院每天都被日伪特务监控着,父亲兄弟五个,为了保命三个都改了姓……只有大爷在经济上支持父亲。

  ——据采访,在这期间,魏国昌为了筹集抗日资金,更是不惜把其妻子的嫁妆都拿去变卖,靠的就是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魏宗久:

  牺牲48年后,烈士身份才公开

  父亲长期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他的真实身份除了高层少数领导知道之外,其他人甚至是他的亲人也是无从知晓的。

  受父亲的影响,“文革”期间我被批斗成“地主的孙子”“间谍的儿子”,下放后老家没有一个地方肯收留我,都觉得我是祸害,就连我自己的亲姑姑都带头领人批斗我。是我的四个妹妹和一个侄女都嫁到抚顺来,这里才收留了我,后来凭借我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研究稍有成就,和老伴的日子一点一点地才得到了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在鞍山工作的阎宝航同志的大女儿阎明诗(曾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找到了魏宗久。阎宝航多次向中央内务部反映魏国昌烈士英雄事迹。1961年中央内务部专门下发文件,批准魏国昌为革命烈士,但直到魏国昌牺牲48年后,魏国昌的烈士身份才得以公开,魏国昌烈士的家属,才得到民政部下发的革命烈士家属证书。不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康平县有关部门撰写县志时,他们根据魏国昌烈士生前战友回忆及内务部(已被撤销,现在相应的部门为民政部)文件,为魏国昌烈士立传,记载了他的大部分革命斗争事迹。而在其牺牲74年后,2011年,康平县,县政府有关领导及魏国昌烈士的后人,在康平县烈士陵园将革命烈士魏国昌的名字填在英雄名录上。

  魏国昌家乡旧事:孔家村有个“天津班”坟场

  有个前情先说明下:2015年我们曾在魏国昌烈士的外甥董洪泽的推荐下,见到过魏国昌烈士的遗孤——82岁高龄的魏宗久。当时,两位老人为我们讲述过魏国昌参加抗日义勇军的英雄往事。

  正因如此,我们这次来到康平是想弥补上次采访的缺憾:实地走访一下抗日烈士魏国昌的家乡——康平县胜利街道孔家窝堡村。从村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我们试图通过村民来寻找魏家的过往,但让人遗憾的是,如今健在的老人已经不记得当年在这里曾经兴盛过的魏家大院,而世代行医的魏家的亲属在这里更是遍寻不见。

  不过,我们在孔家窝堡村也有些别的收获。

  说起当年抗日的事,72岁的村民李付嘴里提的最多是“天津班”。他小时候听其父念叨过:“日本的五连开拓团曾在我们这里建设集体农庄,男男女女的,来了一大拨儿日本人,把我们的土地都占了。他们自己种,让我们搬离,最惨的就是那些来这里修河的天津劳工,有逃跑的直接被日本人抓住,用洋镐木给打死了……”

  孔家窝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彦海领我们去看了流经村大约1公里的那条河。天虽然冷,但河里却仍有村民在拉网捕鱼。“这条河叫八家子河,是辽河的一个河汊子,听上一辈老人讲,这条河其实是日伪时期挖的。那时日本人到处抓壮丁,用中国劳工修了好几年才建成的,因为修了好几年,累死了不少劳工。劳工们吃不饱、穿不暖、得了病根本不给看。劳工中,有一个‘天津班’,都是日本人从天津骗来的,有好几百人。他们最终几乎一半都‘留’在了康平。那里就埋着一部分。”顺着王彦海手指的方位,我们步行约200米,见到了那满目荒芜的坟场。说它是坟场,因为有一处新建的坟在其中异常显眼,后面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土包。“天津班”里多数劳工就被埋在了这里。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